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

新世界發展全年業績 (30/9/2019)

承上篇文章談及新創建 (659), 今次我們繼續討論新世界發展:
---------------------------------------------------------------------------------------
1. 新世界發展重注內地, 未來物業銷售將以內地為主力:
即使6月出現反逃犯條例示威, 新世界在內地仍然大舉投資, 取得了不少大型項目。
新世界自18年6月已經先後在華南地區, 華東地區連下四城, 大幅增加其內地土地儲備:



這四幅土地分別位於廣州長隆, 増城, 寧波以及杭州, 總地價達: 47.8 + 40 + 97.9 + 34 = 219.7億元人民幣, 總樓面面積達到10,000,000平方呎以上。以地段而言, 除了寧波一地較遜色以外 (由母企周大福手上收購), 全部都屬於一線/準一線城市地段 (註: 杭州, 武漢, 成都等地經濟發展相當強勁, 愈來愈多港資地產商如九倉, 恆隆, 嘉里, 太地等參與投資商業地產項目)。雖然在香港一幅土地動軛以過百億元計算, 但新世界在一年間擲200億人民幣買地不是一個小數目, 此舉反映了新世界對其內地投資充滿信心 (杭州以及増城地皮在6月之後從公開競拍中奪得)。

但這樣是否合理? 自6月示威以來官媒亦有炮轟港資地產商囤地等等, 新世界當然也是地產霸權之一, 按道理在政治局面不明朗的情況下, 減少投資増加現金才是正理, hutchison 仍然想不通。

不過請大家繼續看下面數點, 因為新世界在香港以及新創建的動作可以帶來一點啟示, 新世界在內地奪地的動作不一定是大幅加碼投資內地, 反而是收入結構的進一步改變......

2. 新世界發展原本相當倚重香港物業銷售, 但它將會逐步減少賣樓業務
所謂的減少並不是好像長實一樣撤資式的淡出一手物業市場。而是香港住宅用地稀缺, 透過公開拍賣根本難以保證每年可以買到足夠的"麵粉"起樓; 而在農地轉換方面也需時甚久, 又有很多政治風險因素阻礙發展, 由此可見農地轉換也不是穩定供應; 舊樓重建一樣需時甚久, 雖然新世界有老朋友恆地(12)可以合作, 但很多舊樓重建項目的GFA 只有十萬呎, 二十萬呎不等, 究竟每年要開賣多少項目才能支撐得到每年一百億元, 二百億元的銷售目標?

新世界在港島的土儲只能靠舊樓重建, 故此自北角柏蔚山之後應該不會再有大型項目。九龍方面則有長沙灣兩幅商業用地 (接近1,000,000平方呎), 啟德財團的應佔土地(只有360,000平方呎) 以及若干小項目。新界的220萬呎地皮應該是大圍站項目, 明年會開售。如此推算, 新世界發展的物業發展地皮在兩至三年之後很可能"乾塘", 如果新世界發展打算未來五至十年以內地物業銷售去補足香港物業銷售就足以解䆁為甚麼在內地大量買地。

3. 香港物業分部未來將以投資物業為核心業務:
這個部分的觀點已在舊blog之中討論過, 自 Victoria Dockside 全面落成開始, 新世界發展的租金收入將會大幅增加, 約50萬呎的北角寫字樓K11 ATELIER KING'S ROAD 明年起租戶入伙, 之後的長沙灣寫字樓 (約100萬呎), 啟德體育園零售項目營運合約(約60萬呎) 以及航天城 SKYCITY (約370萬呎) 將會進一步提升新世界的租金收入。相信五年之後的新世界發展的香港物業租金年收入至少有50-60億元。

新世界的新世界: 全力進運商業地產 (4/5/2018)

http://hutchisoncapitalhwl2016.blogspot.com/2018/05/452018.html

展望未來數年, 新世界的主要盈利將會來自
1. 香港租金收入
2. 內地物業發展盈利
3. 新創建股息
4. 內地租金收入
5. 香港物業發展盈利 (相對不穩定)

新世界發展的收入結構改革仍在持續進行, 至於投資價值方面仍要視乎香港示威局勢以及政府有否打算"鬥地主"。



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新創建全年業績 (28/9/2019)

作為新創建的忠實小股東, hutchison 再忙也會寫寫對它最新業績的看法。文章先講新創建 (659), 下篇講新世界發展(17)
-------------------------------------------------------------------------------------------------------
新創建全年業績重點:

1. 業績比預期更差: 在今年人民幤貶值破7, 再加上新創建出售北京首都機場(694)股權的狀況下, 已經預期公路業務和航空業務有所衰退, 不過hutchison 始料不及的是交通業務(即城巴新巴新渡輪) 由盈𨍭虧, 以及設施管理業務業績急速惡化 (18YR -73.1M --> 19YR -393.4M), 相信這和會展中心經營狀況轉差, 以及港怡醫院仍未扭虧為盈有關

2. 新創建明年負債比率將會大升/"長江基建化"; 但新項目可望帶來盈利:
價值約215億港元富通保險收購將在今年完成, 再加上今年7月以51.9億收購湖南省長瀏公速公路股權, 故此新創建需要大量融資。

根據業績公告, 新創建至今已經發行13億美元的永續債券(息率5.75%), 再加上6.5億美元息率4.25%票據, 也出售了價值約3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餘下的694股權, 天津碼頭等少數權益)。13+3+6.5= 22.5億美元, 大約是175億港元左右, 故此新創建在未來仍然需要籌集約10億美元的資金應付收購。

但是保險, 公路項目眾所周知都是一些現金回報率很高的項目。由此看來, 新創建意圖透過發債, 銀行貸款, 清理低回率的非核心資產等方式籌集資本收購一些"現金牛"項目, 由於新創建的資金成本相對低, 所以"食息差"有利可圖。基本上新創建的手段和長江基建越來越相似了。

但作為忠實小股東的hutchison 希望指出一點: 長江基建本身有不少借貸都用英鎊/歐羅去控制匯率波動風險, 新創建要走長建的路子, 也應該嘗試發行熊貓債(即人民幤債券)。九倉以及恆隆這兩間在內地擁有龐大投資的公司也有相關的票據發行。故此新創建也應該設立類似票據計劃。

3. 所謂重新劃分業務不用太過着意, 變幻原是永恆: 新創建管理層在管理資產方面和 hutchison 一樣都是相當積極和"花心"的, 基本上所謂的核心業務隔兩三年又有大變, 和 hutchison的股票倉一樣都是每隔一陣子就會面目全非 :0) 但請對他們的眼光有信心, 新創建管理層的核心信念就是把資金投放到回報穩定, 資本密集的項目, 並在項目呈現衰退跡象之時及早換馬。如果沒有估計錯誤, hutchison 認為在不久將來新創建會出售廈門港少數股權, 一些煤電資產以及重慶德潤環境股權; 至於交通業務方面比較政治敏感, 在尋找買家方面要一定時間。

4. 協興建築在未來數年將會負責太古坊二期, "嬴谷輸縮"啟德體育園, 入境處大樓等大型項目, 業績必定可以穩步增長, 為新創建旗下的一支定海神針。




2019年9月8日 星期日

對長實集團(1113)收購 Greene King的看法 / 香港前景看法

在香港動盪不安, 英國脫歐陰霾之下長實又再出手進行收購。

是次出手目標為 Greene King, 一間擁有大量自置物業的啤酒廠以及餐廳酒吧營運商。
首先要 clarify 的一點是長實所付的代價並不止坊間所指的 27億英鎊/ 252億港元, 這只是收購 Greene King 股票的代價 (Greene King 是倫敦交易所上市公司), 計及 Greene King 的淨負債 19.5億英鎊, 整個交易連負債價值 46.5億英鎊。46.5 x 9.63 = 448億港元, 相對於目前長實集團的股東權益 3320億而言, 448/3320 = 13.5%, 可以說是一宗重大交易。

不過 hutchison 對這宗交易的看法麻麻, 原因是回報率沒有想像中高。
從上圖所見, Greene King 的自由現金流約為1.9億英鎊, 1.9/ 46.5 = 4.08%, 派盡也只是4厘息, 又沒有大增長, 基本上我們可以當作長實買入約值450億港元的英國物業。

在英國房地產市場投入大量資金但英國投資前景又不算樂觀... hutchison 只想到兩點:

1. 中港投資前景比起英國更不樂觀 --> 相信香港的情況不用花費篇幅說明, 長實在可見將來都不會大舉投地
2. 長實有大量閒置現金 (Idle cash):
在今年六月底長實已經有612億現金, 下半年又有400億物業入帳(主要是海之戀項目), 如果沒有新投資項目/沒有投地, 再過半年長實將會轉為和信置一樣的浄現金公司。長期處於淨現金狀況對於上市公司不是好事, 因為這意味着公司沒有良好的投資項目。在目前美國將近進入減息周期的狀況之下, 長實亦被迫選擇一些相對安全, 又有穩定回報的項目進行投資。對於英國人而言, 酒吧基本上和香港的大家樂大快活一樣有民生需求。故此長實今次買入了英國版大家樂頂住先, 至於債務方面毋須擔心, 在長和系持續出售中港發展物業的大趨勢下, 資金方面不成問題。

反而我擔心的是自上次APA收購失敗之後長和系很難再收購公共事業項目, 如今長實把收購的Scope 放寬是一件好事, 希望未來長實每年都可以有一宗價值約200億元的項目收購 (即便是和長和的系內交易也可以接受, 可以讓長和減債), 這可以讓長實在低負債的情況下經常性收入持續增長。


在目前為止長實的經常性利潤已經接近每年160億港元, 收購 Greene King 之後會增加至180億港元左右。
-------------------------------------------------------------------------------------------------------------

對於香港目前的問題, 有幾多人真心相信官方的"止暴制亂" 以及林鄭的"對話平台"有助平息紛爭? 一方面要止暴制亂, 但另一邊廂大搞白色恐怖, 要求國泰辭退涉及犯事機師及地勤人員我沒有異議, 但在個人facebook 帳戶發表言論也要解僱就不能接受。因為這意味著只要我在任何和中國有生意往來的公司工作, 我的一言一行(非工作時間, 在工作時間固然要受公司守則約束)也需要接受政治審查。如果一有反中言論出現就要被炒, 我相信在三十歲以下的香港人有90%也會失業 :0)  而失業又或者剝奪年輕人的Career Path 又反過來會把他們推向更反政府, 更徧激的一面, 也就是連登所說的"攬炒/ 焦土"。

如果政府不想"攬炒/ 焦土", 又想盡快平息騷亂, 那就應該釋出善意, 至少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調查事件, 不單只是調查警方過份使用武力, 而是深入調查事件起因, 避免暴力衝突再次發生。當然獨立調查委員會也要林鄭好好解釋為什麼要當初堅持不撒回, 玩足三個月之後又跪低撒回。如果有實際原因導致她不能夠撤回草案, 她應該解說清楚為什麼不能夠撒回並企硬立場。如果撤回一詞並沒有重要性, 則應該早早應承示威者訴求以息民憤。真正影響管治權威並非在於說撤回/ 不撤回, 而是林鄭政府反覆無常, 欺善怕惡的態度。原來和平遊行示威不能夠表達訴求/ 訴求被無視; 每次都是發生暴力事件之後政府才讓步。hutchison 在政治取態方面偏向保守, 也討厭暴力, 但林鄭政府的討厭嘴面令我理解為何勇武派得到不少市民同情[註1]。

最後我希望以米高嘉道理的說話作結。"我多次說過,年青人是香港的未來。我們不可讓年輕一代活在無助和絕望當中。要重建社會互信,為新生代重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責無旁貸。"[註2]

1. 沙田新城市廣場市民為黑衣人歸來而歡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7xWR0agV2I

2. 米高嘉道理公開信相關報道: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23163/%E7%B1%B3%E9%AB%98%E5%98%89%E9%81%93%E7%90%86michael_kadoorie-%E9%80%83%E7%8A%AF%E6%A2%9D%E4%BE%8B-%E5%B9%B4%E8%BC%95%E4%BA%BA-23165/%E5%8F%8D%E9%80%81%E4%B8%AD


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

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淺談收息股這個concept, 嘉里物流和新世界發展 (16/5/2019)

hutchison 雖然十分喜歡"收息股", 但也喜歡把"收息股"買買賣賣, 所以有時候也好難把自己定義為一個"收息派"的投資者, 但正如Tam兄所言, 買收息股也不一定是為收息的...(https://taminv.blogspot.com/2019/05/blog-post.html)

Anyway, 對於初學者而言買中電(2) 這一種beginner level 的收息股, 看看年報, 睇業績睇派息我是相當支持的。學習怎樣投資股票, 收息股(通常指有穩定的業務, 經常性收入以及派息)是很好的入門課。所謂全真派武功乃天下武學正宗, 用來紮根基是很合適的 :) 我自己剛剛開始學投資的時候冇記錯是買了中電(2), 置富REIT (778), 以及 HSBC (5), 之後因為發覺要分析金融股很複雜把HSBC賣出了, 再之後也買賣過為數不少的股票。隨著自己在股票方面的知識有所增長, 我的投資範圍由一些公認的收息股如中電(2)一類慢慢擴展到 HKBN(1310), 嘉里物流(636), 利福國際(1212) 等等股票, 但這種投資範圍的擴大是要循序漸進, 因為(對自己的投資眼光的)信心來源於對股票的認識, 急也急不來。千萬不要盲目跟風, 早陣子興騰訊就買騰訊, 興5G就買中興這樣, 不是話這樣子賺不了錢, 而是看不懂就下注本身是危險的事。我認為tam兄在他的文章講得好的是他批評有些人認識買收息股就是價值投資這回事, 因為買股票其實並非如此簡單, 很多"收息股"如Smartone(315)買了一樣會"瀨野"(我也曾經中伏)。不過我仍然認為初學者應該從比較簡單的東西起步而己。

一般而言我很少分享甚麼是收息股這種很conceptual的東西(反正坊間有不少大師有教), 但見到tam兄的觀點有趣所以就寫一寫。
-------------------------------------------------------
先講嘉里物流的亮點吧, 雖然中美貿易戰持續一整年有多, 但它的收入, 營業溢利以及純利都能夠維持>10%的增長, 再加上亞洲(Asia - Ex-Greater China)部分的收入以及純利增長強勁 (相信和貿易戰之後有不少廠家搬廠到東南亞有關係), 足以抵銷中國大陸分部溢利的倒退。
另外的兩個亮點分別是
1. 泰國速遞業務分拆 以及
2. 向母公司嘉里建設出售貨倉
這兩項事情其實就是一件事, 因為近年嘉里物流在東南亞大舉投資而負債徧高, action 1 可以讓泰國業務自己利用上市平台融資的同時嘉里物流仍然可以保持控制權(>50%股權), action 2 可以把yield很低的香港貨倉脫手, 另外就是即便貿易戰之下香港物流業轉差, 嘉里物流在香港的資產比重已經下降, 損失也會相應較少; 套現所得可以用作減債, 加碼投資東南亞。
最後一點就是預期嘉里物流在完成這兩項行動之後會因應負債狀況而派發特別股息。

新世界方面就是 Victoria Dockside。今年是Victoria Dockside全面啟用的一年, 相信新世界發展的租金收入至少有15-20億元的增長(不過K11 Musea好像9月才開張, 所以今年業績未必能夠全面反映, 可能要多等一年), 長期而言它有啟德體育園以及機場項目, 所以在經常性收入方面交足功課。
物業發展要分賣樓以及土儲去講, 賣樓而言, 它近年(16-18)大量賣樓收入將會陸續入帳, 另外就是大圍站上蓋這個超級項目將會在今年底/明年初預售樓花。所以如無意外新世界發展在售樓收入方面這幾年都可以交到數。
土儲方面因應它近年大量賣樓而有所減少, 但它在長沙灣三幅寫字樓地中有兩幅地是較小的, 這兩幅地新世界好像撥作物業發展之用(即是新世界有可能在住宅發展收入下降時把這兩幢寫字樓全幢售出/拆售), 另外在補充地皮方面它和恆地及會德豐等財團先後在啟德投得三幅住宅地皮, 所以今年在土儲補充方面也算合格, 長遠而言都要視乎有多少官地可供投標, 以及它在收舊樓以及農地方面的表現。
中國業務方面它大部分土地都在廣州堔圳這些華南城市, 土儲量也很stable, 這表示它在買地方面都會睇番自己今年賣幾多樓先去補充番, 唔會胡亂加碼, 在中國投資物業方面雖然我不予厚望, 但它的租金收入以及物業出租率也穩中有升, 至少是放心的。

買新世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我希望有一部分錢投資在本地樓市, 能夠大致上跟得到樓市升勢而已。新世界是一隻相對徧重香港物業發展收入而又沒有明顯缺點的股票, 故此持有少量。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貿易戰升級之下的投資考慮以及相應部署 (10/5/2019)

原本好地地的談判因為 Trump 的緣故失敗了, 又來 Trade war round 2, 但這次中國亦沒有很大誠意談判所以看來這個緊張局勢會持續一段長時間。

我想這個局面是前所未有的, 因為這種類近"冷戰"的情況就是89民運之後也沒有出現過。Trump 的經濟學知識雖然令人不禁莞爾 (BIG TARIFFS IS GOOD FOR AMERICA 或者相似的tweets :o) ), 不過在他有意無意的各種行動的確改變了美國對華的外交政策, 由以前以Engagement 為主走向更加對抗性的。有一些書例如納瓦羅 (Peter Navarro) 的 Crouching Tiger (2015), Michael Pillsbury 的"百年馬拉松" (The hundred year marathon) 等都對中國的看法負面, 更加弊家伙的是他們的意見已經逐漸變成主流。所以我並不認為今次貿易戰能夠短時間講掂數。最快的方法是中國全面跪低 (我相信一定不會), 又或者 Trump 連任失敗(2020 Nov)。如此一來即是2019/5 - 2020/11 大家有一年零四個月的"好日子"慢慢過, 加上以 Trump 的性格談判愈沒有進展他就會亂出招。

當然有不少的blog 友以及親中媒體都喜愛以"忍痛論"來解讀中美貿易戰, 但我覺得這個說法只是部分正確, 因為中國人的"忍痛能力強"並非真的強到無止境的, 一旦因為貿易戰引發的供應鏈重置導致大規模失業, 國人也會上街示威抗議也未可知 (所謂"民以食為天", 當人民不能維持生計, "揾唔到食"就乜野都做得出。當然中國古代沒有股災樓災失業潮之類的, 古代的大檸樂事件通常是糧食失收和飢荒引起民變) 所以我們也不可以盲目樂觀覺得中國一定是最終必勝的一方, 因為Trump 的七傷拳在長遠而言對中國的影響很大, 所以也要小心謹慎應付。 

面對目前的環境第一時間要做的是不要清倉。你沒有看錯, 是不要清倉。因為投資就如種樹, 本身是一件要長時間才能有成果的事, 試想15年如果有人怕中國經濟爆煲(連登高登上的熱門話題"支爆") 而賣樓落車/ 賣出所有股票(e.g. 盈富基金)後果會怎樣? 15年的樓價也好, 股市指數也好都不如現在, 因為隨著時間過去絕大部分的資產都會因為現金貶值而有所升值 (這句說話應該不難理解?) 清倉的人說白一點就是想看準時機抄底, 但通常這樣子是會失敗的, 因為我們不會知道甚麼時候是最壞的情況, God knows?

雖然不應該清倉, 但減持倉位以及增持現金是必須要做的事, 身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在面對不確定性時理應只持有最核心的資產以及增持現金(以便在未來捕捉更佳的投資機會及應付突如其來的支出)。所謂最核心的資產則不同人有不同說法, 而我的看法是這資產是
1. 安全的(以股票而言, 不倒閉, 不減派股息, 不供股, 經常性收入, EBITDA等業績指標維持穩定)  
2. 你對這資產有信心, 持有這資產睡覺時不會發惡夢

只要符合這兩大條件我認為這資產是值得持有的, 否則將之套現増加現金儲備亦無不可。

Hutchison Capital 的核心資產暫時只有長和, 其他的股票資產將會視乎價格而決定賣出/繼續持有, 但同時亦考慮加入一些因貿易戰而受惠的股票如嘉里物流; 一些前景不俗而價格便宜的股票好像利福國際之類也會繼續持有。


2019年5月8日 星期三

組合調整 (9/5/2019)

買入新世界發展(17)3000股@12.44,
賣出新創建(659)2000股@16.32, 仍然持有2000股

觀察名單:
1. 嘉里物流(636)
2. 利福國際(1212)
3. 嘉華國際(173)

2019年5月2日 星期四

新創建的新玩具: 淺談富通保險收購 (2/5/2019)

之前一直想寫這宗交易但一直沒有時間寫, 現在終於可以寫一寫這宗新創建歷來最大的收購。


我明白新創建向來不是主流的收息股, 皆因它被定位為綜合企業, 有綜合企業折讓, 但其實新創建和長和太古一類的綜合企業不太一樣, 它大部分項目如公路, 飛機租賃, 碼頭貨倉等都是像收租物業一樣, 都是現金牛。所以我一直認為市場低估了新創建的價值, 它的比較對象應該是收息股之中大大有名的長江基建。近一兩年新創建的股價比當初我第一次買它時升了不少, 究竟是大家對收息股的定義寬鬆了? 還是新創建慢慢用它的業績建立投資者對它的信心呢? 這就不得而知了。

今次新創建收購富通保險, 用了215億港元, 是繼飛機租賃業之後又一重大收購。但坦白而言我不太喜歡這宗交易, 原因很簡單, 周大福企業並沒有直接參與這宗收購。

眾所周知新世界鄭家的財富旗艦是周大福企業, 周企的重要性和大馬郭氏的郭氏集團, 施懷雅家族的太古(Swire Group, Not Swire Pacific), 何鴻燊的澳娛一樣, 雖然這些企業沒有上市, 但它們的資產比起大部分上市企業而言更為優質, 用粗俗一點的話就是"有正野一定收埋唔益外人", 新世界鄭家亦然, 雖然新世界發展本身持有不少優質資產, 但有更多優質資產是在周企手上, 新世界系內公司無從染指, 例子有早年的利福國際(1212)股權, 澳洲電企Alinta Energy, 廣州東塔等等。

新創建在新世界系之中是十分特別的一員, 因為很多時候周企做基建業務, 尤其是一些投資項目需要大量人手管理的時候新創建就會參與, 例如早年的新巴城巴, 飛機租賃公司Goshawk等都是新創建和"外婆"聯手以50:50比例收購的。今次富通保險的企業價值達到200億以上, 倘若周企十分看好保險業的前景亦可以出100億購入富通保險50%股權, 一來可以直接持有富通保險, 二來亦可以減輕新創建的財務負擔。由於周企今次沒有介入收購, 這使我對這宗交易有一定保留。

話雖如此, 以保險公司的估值以及保險業的增長前景而言, 215億買富通保險是一個便宜的價錢。 

-----------------------------------------------------------------------------------------------
事先聲明的是 hutchison並不喜歡銀行保險這類公司, 皆因它們控制的資產太多, 作為一個小投資者我根本沒有可能掌握到它們正在持有甚麼資產, 以及這些金融資產是否安全無毒。

Anyway, 在我有限的理解之下我會盡量去interpret 富通保險是否買得便宜。 
據我所知富通保險是做人壽保險為主的, 所謂人壽保險大概就是投保人為了應對人生上各式各樣的風險(以及隨著風險而來的財務支出) 而投保, 在早年(i.e.投保人仍有工作能力之時繳交保費), 過了供款期若干年之後當他們需要索償時保險公司就會幫他們找數。

而保險公司就會用保費進行投資, 扣除索償金額之後剩下的錢就是保險公司的利潤。

風險與相關保險產品大致是以下這3項:
1. 不幸早亡, 需要安家費照顧一家老小 --> 人壽保險
2. 有病冇錢醫 --> 醫療保險
3. 退休冇錢使 --> 理財保險, 年金計劃 etc.

大概要知道的是不同保險有不同的投資時限(i.e. 索償和投保人開始供款的時間差), 故此要檢查一間保險有否安全最最重要的是它有沒有足夠流動性應付一個"sudden increase"的索償額, 因為很多時候保險公司會因為SARS, 08海嘯等特殊情況要賠很多錢, 這就和銀行的"擠提", 又或者大量 loan impairment 導致資本充足比率突然下降一樣, 要很小心謹慎去看。
That's why 我不喜歡銀行保險這些金融公司, 因為沒有受過正統會計訓練的hutchison根本睇唔掂盤數, 粗俗d講就是"仆左街都唔知咩事"




暫時看來FT Life 的保費收入一直以每年至少10-20%以上增長, 開支方面亦沒有出現開支増長率比收入增長率大的trend, 亦即是沒有負數的 JAWS ratio [收入增長率與支出增長率之差, 我們的HSBC在業績中經常提及JAWS, 因為HSBC近年的JAWS都是負數:o)]

基本上FT Life 的盈利增長是可持續的, 而它近年的盈利增長也在>20%以上, 正如新創建管理層所言, FT Life 的盈利增長率相當高, 盈利增長可持續, 現金流也強。

資產安全性方面FT Life 也算不錯, 

基於償付能力充足率 = 法定盈餘/ 償付準備金要求, 監管當局要求的比率是150%, 而FT Life >500%, 除非FT Life 突然在一兩年間控制的資產大了幾倍又或者投資失利一鋪輸50/60億, 否則都唔會出大件事要新創建輸血這樣子的。

當然它的投資組合約有350億, 輸>15%的資產值仍然有一定機會, 
如果以定息債券等而言很少會輸>10%, 除非美國聯儲局一年加八口息又或者恆指跌八成之類, 反而我比較擔心的是股票及單位信託的部分, 如果是HKT-SS又或者REITs的話我還可以接受, 始終保險也和我們這些投資收息股的散戶一樣要在低息環境"追yield", 但這部分倘若佔投資比重太大會影響資金流量性, 因為股票沒有到期日, 你根本無法控制幾時取回投資本金替投保客戶找數。

總而言之, FT Life 是一項有小微瑕疵的投資, generally speaking 是沒有問題的, 215/12.2 <18倍, 在保險公司而言也算是便宜, 又有增長; 新創建去年的浄負債率才11%, 大約升至40%的話(也就是中電, 煤氣等公用公司的負債比吧) 新創建也有約150億的貸款可用, 再加上它在19年初做了一個10億美元債券去應付這次收購, 應該不用供/配股集資, 所以這項收購應該是一個good deal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我想新創建在往後日子把FT Life 上市又或者售一半股權予周企, 畢竟新創建是以基建起家, 我想新創建在基建方面做下去會比起這樣子大力渉足金融業來得穩陣。於我而言項目安全性永遠是第一位, 因為投資和銀行放數一樣, 所謂"利大本無歸", 無需為推高組合回報率而過份承擔風險, 這是我的小小投資心得吧 :)




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

囂張的香港寬頻(1310) (1/5/2019)

今日HKBN完成了對前九倉電訊(WTT)的併購, 亦公布了半年業績, 一言概括之, 囂張。

雖然牌面上它的純利倒退, 但電訊行業看重的 indicators 並非這個純利數字, 反之EBITDA, AFCF (adjusted free cash flow)等更直接影響派息, 故此我會更加看重。


See? 如此"臭寸"的管理層世所罕見, 在業績簡報踩行家踩到出曬面...

不過HKBN的收入, EBITDA 以及 AFCF 亦的確有可持續的増長, 所以抵佢囂

有興趣硏究HKBN的 blog友可以仔細查看它的半年業績公告, hutchison 這裏只簡單列出一些數字作分析:
*mobile並不重要(暫時而言, 它只是住宅寬頻的配套, 故此skip)
收入  18H1       19H1 (M)      Change(%)
住宅  1101        1223               + 11
商業    679          786               + 16
主力業務仍然有double digit growth, 只要開支控制得宜, 利潤仍然會有可持續的增長。

APRU   18H1    19H1    Change(%)
住宅       173        184              +6
商業     1526      1508              -1
住宅APRU增長主要由於住宅寬頻HKBN結束了價格戰開始"加價鍊數", 當然用戶數目方面只能夠持平而無法增長了。
至於商業方面就APRU尚算持平, 因為它剛剛收購了ICG 以及香港寬頻仍在搶企業客的"上客"階段, 相信收購WTT之後HKBN仍然以Enterprise 方面為増長引擎, 所以未來兩三年企業APRU應該不會有增長, 但用戶數量應該有增加 (18H1: 56,000 vs. 19H1: 58,000)

WTT收購: 管理層揚言買WTT是為增長多於為成本整合, anyway, 這宗大收購HKBN至少要用2-3年, 即是去到2020/2021年左右才能把merger的優勢完全發揮 (因為寬頻的生意模式和寬頻合約的周期有關係, 故此 hutchison估計它要完成 劈價-上客-加價 三步曲至少要2-3年時間。)

派息方面:

雖然AFCF 仍然有 >20%增長, 但EBITDA方面其實只有5% 增長, 再加上WTT併購的效益並不能即時反映, 短中期而言我對HKBN的派息增長並不會過份樂觀, 有每年10%以上hutchison便收貨。

但HKBN管理層並不這樣認為的, 可能這是因為他們亦持有HKBN股票, 他們在派息方面是相當狼死的:

19H1已經 34, 倘若19H2 很保守地調到 36, HKBN + WTT 的AFCF 至少要有 (34+36) x 1.3B = 0.91B, (9.1億港元, 13億股主要是原本HKBN發行了10 億股, 收購WTT再發行了3億股)

*更正: 因為HKBN在收購WTT時也發行價值19億的票據, 倘若票據全數換成股票(是一定會換的), HKBN的總股數達到14.78億, 要有 70 cents的派息, HKBN+ WTT 的AFCF 至少要有 0.7x 1.478B = 1.035B, 即是10.35億, 10.35億不容易啊

但 hutchison 總是覺得不容易, 況且HKBN現價已經是14 hkd, 70 cents/ 14 = 5%股息率, 價錢也不算太過吸引, hutchison 也不一定會抱住HKBN過人世的。

但總而言之, HKBN是一間寸得起的公司, 在電訊業能夠做到這樣的增長實在不容易。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搬屋 (29/4/2019)

因為之前的blog重複登入了很多次也不成功, 即便使用"帳戶救援"的選項亦沒有用, 故此先開一個新blog :), 各位blog友可以來這邊看hutchison 的新post thx!